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更多 > 健康加油站 > 正文

[健康] 很多人喜欢抠头皮上的小颗粒,到底是什么东西?

作者:CC下载站 日期:2021-11-02 02:41:21 浏览:687 分类:健康加油站

你欠欠儿的小手,会不会经常向头皮痛下黑手?

[健康] 很多人喜欢抠头皮上的小颗粒,到底是什么东西?

(来源:soogif)

挠头皮的时候,是不是经常能抠下一些小颗粒?

看着手指缝里带血痂、疱疹的小颗粒,你的小脑袋里会不会满是问号?

[健康] 很多人喜欢抠头皮上的小颗粒,到底是什么东西?

(来源:soogif)

可能有两种情况。

1.相对健康的

样子:白色或淡黄色,个头不大,小米粒大小。

原因:头皮出油太多,淤积在毛囊皮脂腺的导管里。如果没有及时排出,就会逐渐浓缩,变成颗粒状的“白头”。

[健康] 很多人喜欢抠头皮上的小颗粒,到底是什么东西?

(来源:自己画的)

你身体其他部位的油脂分泌旺盛,特别是脸、胸、背,也就是“油皮”[1]。

出油多,说明你的雄性激素分泌有点旺盛。你要么是一个30~60岁的硬汉,要么是还没绝经的姑娘[1],我猜得对吗?

2.相对不健康的

样子:大块的颗粒,甚至是片状的,大如雪花;同时还有头皮瘙痒、皮屑等。

原因:大概率是毛囊炎;严重时,头皮毛囊还有脓肿[2]。

抠下来的这些颗粒物,就是脓肿破溃后,长出的血痂、脓栓,以及细菌、真菌等的混合物。

引起毛囊炎的,可能是一些细菌,但更可能是一种叫“马拉色菌”的真菌,也叫“糠秕孢子菌”[2-4]。它占到头皮真菌总数的96%[5]。

[健康] 很多人喜欢抠头皮上的小颗粒,到底是什么东西?

(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马拉色菌[1]。来源:Lasers Surg. Med)

马拉色菌很爱吃油脂,头皮都是它们的“自助餐厅”[5]。

它还是一种条件致病菌[5]。顾名思义,马拉色菌平时和我们相安无事,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会致病。

比如,油脂分泌太多了,或免疫力低下,或老是不洗头[3]。

这时候,马拉色菌就能可劲儿吃、可劲儿生,从而形成毛囊炎。

但是别太紧张,并不是只要能抠下来小颗粒,就是被真菌感染了。

如果还伴有头皮发痒、红疹、脓疱、分泌物等,那真菌感染的可能性才更大。

要想确认,需要去医院做个真菌检查。

马拉色菌繁殖太猛,子子孙孙扎根头皮毛囊,会破坏头皮的保护层——角质细胞。

被破坏的角质细胞脱落,会形成头皮屑

[健康] 很多人喜欢抠头皮上的小颗粒,到底是什么东西?

(来源:自己画的)

如果还不及时控制炎症,头皮就会持续被破坏,角质层明显变薄。

老有头皮屑的人,头皮细胞平均不到10层,而健康人的头皮细胞有25~35层。显然,头皮的防御屏障被严重削弱了[7,8]。

[健康] 很多人喜欢抠头皮上的小颗粒,到底是什么东西?

(来源:自己画的)

马拉色菌在“贪食”头油的过程中,会“拉”出一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量大时,会散发令人讨厌的气味[9]。

更可怕的是脱发!在脱发人群中,马拉色菌感染者的比例明显较高[10]。

马拉色菌在毛囊内大量繁殖,会将毛囊部位的油脂分解成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会反复刺激毛囊,最终导致毛囊扩张而破裂,内容物释放入周围组织产生炎症反应。毛囊还会被一个个破坏掉,导致脱发!

[健康] 很多人喜欢抠头皮上的小颗粒,到底是什么东西?

(来源:自己画的)

虽然脱发和很多因素都有关,比如遗传、年龄、性激素水平、头发的营养摄取、精神状态等[11],但头皮“物种”失控和“生态系统”破坏,还是会让头发无情地抛弃你。

毛囊里还有负责再生的毛囊干细胞,万一它们也遭受攻击,就会被瘢痕替代,形成“瘢痕性脱发”。这种脱发是不可逆的,也就是永久性脱发[12]。

1.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别喝酒[13-15]。

2.没事别挠头。

3.注意休息,不要熬夜。

4.勤洗头发,选择可抑制真菌的洗发水,比如酮康唑洗液。

5.枕套每周更换1~2次。

如果情况严重,满头都是红疹或者脓疱,出现脓液、渗液,头皮瘙痒、疼痛症状,影响到工作甚至睡觉时,千万别犹豫,赶紧去皮肤科就诊!

[健康] 很多人喜欢抠头皮上的小颗粒,到底是什么东西?

(来源:soogif)

你还有哪些头发头皮的健康困扰

欢迎留言给我们

别忘了转发、在看、点赞三连哦~

特约作者:龚龙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

参考文献

[1]Ro BI, Dawson TL. The role of sebaceous gland activity and scalp microfloral metabolism in the etiology of seborrheic dermatitis and dandruff[J]. J Investig Dermatol Symp Proc, 2005,10(3):194-197.

[2]雷万军, 代涛. 皮肤学[M].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

[3]Malassezia species in healthy skin and in dermatological conditions. Prohic A, Jovovic Sadikovic T, Krupalija-Fazlic M, Kuskunovic-Vlahovljak S. Int J Dermatol. 2016 May;55(5):494-504.

[4]Malassezia ecology,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Theelen B, Cafarchia C, Gaitanis G, Bassukas ID, Boekhout T, Dawson TL Jr. Med Mycol. 2018 Apr 1;56(suppl_1):S10-S25.

[5]C. W. Saunders, A. Scheynius, J. Heitman, 《Malassezia fungi are specialized to live on skin and associated with dandruff, eczema, and other skin diseases》, PLoS Pathog., 卷 8, 期 6, 页 e1002701, 2012, doi: 10.1371/journal.ppat.1002701.

[6]J. W. Lee, B. J. Kim 和 M. N. Kim, 《Photodynamic therapy: new treatment for recalcitrant Malassezia folliculitis》, Lasers Surg. Med., 卷 42, 期 2, 页 192–196, 2 月 2010, doi: 10.1002/lsm.20857.

[7]路永红, 冉玉平. 马拉色菌与头皮屑[J].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01, 008(004):267-268,263.

[8]Kerr K, Darcy T, Henry J, Mizoguchi H, Schwartz JR, Morrall S, Filloon T, Wimalasena R, Fadayel G, Mills KJ.Epiderm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symptomatic resolution of dandruff: biomarkers of scalp health.Int J Dermatol. 2011 Jan;50(1):102-13.

[9]Gonzalez M, Celis AM, Guevara-Suarez MI, Molina J, Carazzone C. Yeast Smell Like What They Eat: Analysi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of Malassezia furfur in Growth Media Supplemented with Different Lipids.Molecules. 2019 Jan 24;24(3):419.

[10]Nematian J, Ravaghi M, Gholamrezanezhad A, Nematian E.Increased hair shedding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Pityrosporum ovale.  Am J Clin Dermatol. 2006;7(4):263-6.

[11]Al Aboud AM, Zito PM.Alopecia.2020 Sep 29. In: StatPearls [Internet].

[12]戚世玲, 赵莹, 张小婷,等. 53例瘢痕性秃发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分析[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3, 46(010):731-735.

[13]张宏, 巢和安, 吴赤篷,等. 青少年皮脂溢出相关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其与消化道疾病相关性的流行病学研究[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6, 39(2):102-104.

[14]李俊峰, 马俊平, 刘杰,等. 项部瘢痕疙瘩性毛囊炎[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1(11):60.

[15]佚名. 长春地区马拉色菌感染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5期):492-493.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您需要 登录账户 后才能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

关灯